諒山-祖國的北方邊陲之地,有著豐富的歷史文化傳統。阮朝時期,1831年11月4日,明命王將
北方劃分為18省,將諒山市改為諒山省。長期以來,諒山省人民在對抗外來侵略的鬥爭中,始終
發揚愛國、頑強、頑強的傳統;勞動和生產充滿活力和創造性,為保衛和建設國家的鬥爭做出了
重要貢獻。北洋統治時期,諒山劃入交池區,後改稱交洲。丁氏時期,大谷越誕生,諒山被確立
1407年,明朝入侵我國。這個國家陷入了北方封建主義的枷鎖之下。明朝入侵我國後,改大越為
交池,分17宮。諒山成為交池17區之一。 1428年,林山起義戰勝明朝侵略者後,黎朝將全國分
為東、南、西、北四個地區。諒山鎮劃入北方。在黎忠興(1533-1789)和西山王朝時期,基本
行政單位保持不變,特別是諒山鎮的祿平區更名為祿邦區(由於避免了光王的名字)。 >明明
十二年(1831年),宣布諒山改為諒山省。
法國殖民者征服我國後,1888年將諒山省劃為第12軍區。諒山是第二軍的首都,包括2個宮殿
(長慶宮和長定宮)、2個區(安北、文泉)和4個大陸(祿平、安州、托朗、文淵) 。
1905年6月20日,法國殖民者放棄軍隊,重新建立舊名諒山省。二十世紀初,諒山省有1個縣
(長定)和9個洲(高祿、祿平、周安、文淵、Thoat Lang、Diem He、Binh Gia、Bac Son、Bang Mac)
。 1939年8月,法國殖民者將部分省份改為專區,現轄3個專區:長定、文淵、高祿,其餘專區維持不變。
在抗法戰爭時期(1945年—1954年),為了便於指導抗戰方向,除了省政府外,越南民主共和國政府還設立
了戰區,直接領導地方。諒山省早期屬於第一戰區,是胡志明主席1945年10月15日法令設立的九個戰區之一。
1946年12月20日,胡志明主席簽署法令,將全國劃分為12個戰區,諒山省屬第12戰區。為1區,諒山屬於1
區。的第1 個
北方解放後(1954年),胡志明主席於1956年7月1日簽署第268/SL號法令,成立越北自治區,包括諒山省、
高平省、北幹省和北幹省。 、太原縣、友隆縣。 1956年7月29日,在越北自治區成立之際,根據政府決定,
北江省行政委員會將友隆區從北江省劃歸諒山省。 1959年3月23日,胡志明主席簽署第020/SL號法令,
將河江省併入越北自治區。
1964年12月16日,政府委員會發布第177/CP號決定,調整諒山省、安沛省和清化省一些地區的邊界。
據此,諒山省的Diem He縣和Bang Mac縣的6個公社合併為Van Quan縣; On Chau區及Bang Mac區其餘8
個公社併入Chi Lang區;文淵縣和托朗縣合併為文朗縣。此時,諒山省有諒山鎮和9個縣。
1975年12月27日,越南民主共和國國會第五次會議決定廢除行政單位體制中的區級。 1976年4月,
諒山省與高平省合併成立高浪省。 1978年12月29日,第六屆國會第四次會議通過決議,將高浪省
分為高平省和諒山省,廣寧省定立縣併入諒山省。從這裡開始,諒山省有10個縣和1個城鎮:北山
、平嘉、高祿、祿平、友隆、芝陵、文泉、文朗、丁立、長定和諒山鎮。
2002年10月17日,政府頒布第82/2002/ND-CP號法令,以諒山鎮的整個面積和人口為基礎,在諒山省設
立諒山市。從這裡開始,諒山省有10個縣和1個市。 2019年11月21日,國會常務委員會發布關於諒山
省鄉級行政單位安排的第818/NQ-UBTVQH 14號決議,規定諒山省設有10個縣和01個縣市; 200 公社
、區、城鎮。